漢字有缺陷嗎?英國諾貝爾獎得主羅素一語中的:漢字存在三大缺陷
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,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,也記述、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。但是,作為文化的載體,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發(fā)展、存續(xù),也自然會受到社會背景等因素的影響。
當歷史發(fā)展近現(xiàn)代,中國的國門大開,民族面臨危亡之際,漢字的存在便因為傳統(tǒng)文化上的式微,西學的傳入而受到了一眾人的質(zhì)疑。這些人中,甚至還包括了魯迅、劉半農(nóng)、錢玄同等這些新文化運動中的旗手。
幾乎與此同時,英國人伯特蘭·阿瑟·威廉·羅素也對漢字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。作為一名全才,羅素既是數(shù)學家,又是哲學家、文學家、史學家,甚至還在晚年時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。
1920年,羅素受到梁啟超的邀請,來到了中國進行講學。對中國文化十分喜愛的他,在中國的一年多的時間里,進行了包括對中國歷史文化、哲學在內(nèi)的一系列社會調(diào)查。隨后,在其出版的著作《中國問題》中,他在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(yōu)秀的民族之一的同時,也指出作為中華文化載體的漢字,其實是存在著三大缺陷的。
那么,羅素指的漢字的三大缺陷又是什么呢?
羅素在書中指出漢字作為一種表意文字,其一與英語等西洋字母文字相比,漢字字符繁多,無論是識讀還是書寫都很困難;其二漢字在字典、案卷、目錄等等方面排序更是困難,也無法使用新式的萊諾排鑄機;其三在表述外來詞匯的意思上,也存在著無法準確記音的問題。
說到這,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漢字的發(fā)展過程。
漢字,在我國有著六千多年的歷史。關于漢字的起源,說法也是眾說紛紜,最為人知的自然是倉頡造字說。
相傳,在傳說時代的黃帝時期,作為他的史官的倉頡為了能夠記載一些事例,同時保障部落聯(lián)盟的溝通。倉頡便以“見鳥獸蹄迒之跡,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,初造書契。"
但不得不說的是這種說法的背后其實也有不同的聲音,因為從系統(tǒng)學角度而言,文字的創(chuàng)立顯然不是一人之力能夠單獨完成的,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。
而在倉頡造字說之外,還有結(jié)繩說、八卦說、刻契說、刻畫說和圖畫說等說法。這些說法中有的認為漢字是源于結(jié)繩,有的則認為是源于八卦 ,有的認為是刻畫契痕,還有的認為是起源于對河圖洛書的臨摹,不一而足。
如今,我們并無絕對證據(jù)證明這些漢字起源的說法哪一種更趨向于事實。但是,我們卻可以從這些說法中找到共同點,那就是漢字作為一種表意文字,是社會發(fā)展、進步的產(chǎn)物,它滿足了中國古人的需要。
而在經(jīng)過漫長的發(fā)展之后,我們的先人們充分發(fā)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,在漢字的造字中對各種事物都進行了兼收并蓄。公元前1300年前左右,甲骨文的出現(xiàn),其中的字便已經(jīng)具備了漢字的象形、會意、形聲、指事、轉(zhuǎn)注、假借的造字方法。
隨后,金文、大篆相繼出現(xiàn)。而在秦始皇統(tǒng)一六國之后,疆域的擴大,各個地區(qū)交流的需求,也迫使秦始皇下令李斯統(tǒng)一文字,小篆由此而生。而在小篆之后,一脈相承的隸書、楷書、草書、行書等又接連出現(xiàn)在歷史的各個時期。
對于漢字,我們可以不謙虛地說,漢字的造字是有跡可循的,它的發(fā)展也是兼收并蓄,與時俱進的。而與西方的字母文字相比它不僅優(yōu)美,辨識度高,還更加易懂,有關聯(lián)性。
羅素所說的漢字的三大缺陷對嗎?
事實上,以當時的社會背景看,羅素的說法有一定的代表性,也有一定的道理。
不過,我們要說的是以英語為例,與英語構(gòu)成的26字母相比,漢字的字符也就是點橫豎撇捺提折等也并不太多,只有32種。
雖然識讀、書寫上漢字因為表意文字的緣故,天然要比字母文字在書寫上有難度,但造成漢字傳播問題的其實更多的是內(nèi)憂外患下的動蕩不安的社會環(huán)境,而非漢字本身。
而至于與當時的萊諾排鑄機不融合上,也只是建立在當時西方主導的科技之下的因素導致的結(jié)果。關于漢字的排序,自漢字誕生便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方式,例如用部首、筆畫等,《康熙字典》便是遵循的這種方法排序的。
另外,在表達外來詞匯上漢字的問題當時確實是存在的。但一如“德先生”、“賽先生”的叫法,利用音譯、意譯都是可以解決的。
在當時中國面臨的內(nèi)憂外患之中,漢字作為傳統(tǒng)文化的載體,在面臨時代變革中已經(jīng)逐漸有了改變,但相較而言還是不足的。這一方面,也是魯迅、錢玄同等人喊出漢字不滅,中國必亡的口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而后來隨著漢字的簡化、對異體字的整理、拼音的使用,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,漢字發(fā)展中面臨的桎梏也都迎刃而解。
如今,簡化后的漢字既保有了傳統(tǒng)漢字的美感、辨識度,同時在書寫、記憶上也有了極大的進步,而拼音的使用則在傳播、學習漢字以及文化知識上助力良多,在排版上也能夠讓漢字完美的融入現(xiàn)代人的科技生活之中。
小結(jié)
從羅素提出的漢字三大弊端,再到我們?nèi)フ晢栴}、解決漢字存在的問題,也體現(xiàn)了我們中華民族與時俱進的民族風貌。
如今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,學習漢語、學習漢字更是成為了一種風尚,而在漢字的盛衰轉(zhuǎn)圜之間,這也說明了面對危局,我們大可不必妄自菲薄,只要砥礪奮進,中國必將屹立于世界之林。
羅素說“漢語有三大弊端”有道理嗎?
作者:江蘇翻譯小編(南京翻譯公司)
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14 22:01????
瀏覽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