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、 漢字入門稍難但深入學習就比較容易。漢語并不要求掌握很多的詞匯,用2500個常用字,加上1000個次常用字一千個,僅3500個字就就能閱讀99.4%的實用性讀物。相比之下,1995年版的Collins Co build英語字典把英語常用字分成五級,共一萬四千七百字。據(jù)它的調查統(tǒng)計,這些字占口語和書面語的百分之九十五。若要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四,當然還要認識更多的字。西方人認為漢字難學,那時因為他們習慣了書寫簡單的拼音字母,轉換起來覺得比較困難。
3、 方塊字結構復雜,作為優(yōu)點是便于視讀,并形成了書法藝術。另外,漢字在一個小方塊內憑著筆畫部件復雜而有規(guī)律的組合互相區(qū)別,最經濟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間來傳達最多的信息。人們閱讀時兩眼進行橫向掃描,其上下寬度通常大于一個字母。這樣,在一個長度單位中,漢字比蟹行文字(歐美各國的橫寫的拉丁語系文字)有更大的信息量,因為它利用了后者未能利用的上方空間,相當于“寬帶”。如:。“中國人民政治協(xié)商會議”,英語作the Chinese People'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,縮寫作CPPCC??墒侨藗兂3E磺迥菐讉€字母代表什么而苦惱。中文簡寫作“政協(xié)”,簡單明了。
4、 作為缺點,漢字用于機械和信息化處理比較困難。拼音文字由于字母數(shù)量有限,可以全部搬上鍵盤。而把數(shù)量眾多的漢字直接搬上鍵盤,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。漢字的信息處理過程比較復雜成本較高:輸入計算機首先要根據(jù)字形或字音為漢字編碼,即要有輸入碼,計算機內部處理需要機內碼,計算機之間的交換還要有交換碼;而拼音文字不需另外編碼,可以按字母直接輸入,且機內碼和交換碼是一致的,所以計算機處理拼音文字比處理漢字要簡單。例如:用英語60個字節(jié)就可以表示任何信息了,但是漢字最起碼要256k的字庫,還要3500個字節(jié)的編碼,所以在軟件成本上,中文是英文的256x1024+3500)/60=4427。4倍! 再比如:在顯示方面,5x7=35的點陣就可以顯示一個英文,但要顯示一個中文,必須要16x16=256個點陣才能顯示一個中文,所以硬件成本上是:256/35=8.53倍。